前言
2020年1月13日, 體重僅43斤的女大學生吳花燕,
在醫院潔白的病床上,永遠閉上她早已空洞的眼睛。
旁邊的桌子上, 靜靜擺放著她生前簽訂的遺體捐獻書,和熟讀千遍的300封書信。
弟弟吳江龍緩緩地走過來,溫柔地為她拂去碎發,
眼淚不自覺地滴落下來,打濕在場人員深深觸動的內心。
年僅24歲的吳花燕,為何只有43斤?她經歷過怎樣的坎坷故事?
生命最后時刻,她又帶給現實社會怎樣的感傷和反思?
圖 吳花燕
簡陋的午餐
1996年,吳花燕出生于銅仁市一戶貧苦家庭中。
4歲那年,吳母因病離世,
年幼的吳花燕只能與爺爺奶奶、父親、弟弟相依為命。
圖 農村
長姐如母,每當父親外出務農時,
吳花燕除了在家做家務,
也會細心地照顧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的弟弟。
圖 弟弟
即使貧困又忙碌,樂觀開朗的吳花燕也從未埋怨過命運的不公,
她愛笑且勤奮節儉,學校的功課更是一點沒有落下。
國中時,學校配備營養餐,吳花燕從未因為吃飯問題發愁。
轉眼升入高中,每一頓飯都需要自己花錢買,
雖然家里是貧困戶,每月有1200元的低保費用,
但這些錢給被確診為肝硬化的父親治病尚且不夠,
懂事的吳花燕又怎麼舍得用來給自己改善伙食?
圖 食堂
為此,她很少在學校食堂打菜,
每餐白米飯就著從家里帶來的辣椒醬,她都可以吃得有滋有味。
有時臨近月底,吳花燕甚至連學校一份白米飯都買不起,
她只好偷偷躲在教室的角落里,等同學們都出去以后,
再從破舊的書包里拿出皺巴巴的紅薯,幾口吃個精光。
然而,命運似乎總愛和這個可憐而又懂事的女孩過招,
吳花燕高一還沒讀完,她的父親便因為肝硬化不幸去世。
大伯看姐弟倆可憐,當即將他們接到自己家照顧。
圖 大伯
心地善良的大伯,家境并不富裕,僅僅靠著幾畝薄田求生。
看著大伯家因為自己和弟弟的加入,變得緊衣縮食, 吳花燕心里很不是滋味。
于是,她央求當地一些富裕的人家,給她提供一些賺錢的雜事。
等到春節時, 她拿出自己攢下的零錢,給大伯和大伯母買了兩件棉衣。
與此同時,父親過世后,吳花燕更加吃不起學校里的飯菜,
此后整整5年,她每天只能用饅頭就著涼水、辣椒拌著米飯充饑,身高只長到1.35米。
每當夜深人靜,吳花燕躺在床上餓得睡不著時,
一種鉆心的疼痛,便會由下至上傳遍全身。
圖 躺在床上
因為從小身體羸弱,加之營養不良,吳花燕的腳掌很容易長包,
普通人10分鐘可以走完的路程,她要走上整整半個小時。
大伯發現后,總是抹著眼淚,止不住地嘆息,
「大伯帶你去醫院看看吧?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。」
她卻總是笑著安慰大伯,自己的腳沒有任何問題,只是走得慢而已。
弟弟每月必須吃精神藥物治療,如果自己再去醫院治腳,
以大伯的經濟狀況來說,又從哪里拿出治療費用呢?
看著腳上多次磨破的傷疤,吳花燕只能買一支最便宜的藥膏來擦拭。
圖 默默哭泣
大學聯考:突發變故
轉眼來到2016年,吳花燕和大多數高三學子一樣,即將面對大學聯考。
她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,每天不分晝夜地學習。
然而沒過多久,長期的挨餓受凍,加上高強度的復習,讓吳花燕的身體亮起紅燈,
她的頭髮開始大把大把地往下掉,
甚至眉毛都掉光了,她仍不愿停下學習的腳步。
直到奶奶死亡的噩耗傳來,吳花燕幾近崩潰,再也無心學習。
葬禮過后,她趴在奶奶的墳頭上失聲痛哭,
腦海里兒時的回憶一遍遍閃過,讓她心痛不已。
禍不單行,正當吳花燕努力調整心態,打算重新投入緊張的備考時,
弟弟卻因為奶奶的故去傷心過度,精神病發作。
圖 弟弟
看著弟弟一個勁對著自己傻笑,吳花燕將他緊緊抱在懷里淚如雨下。
第二天一早,她將弟弟送往松桃縣華康醫院接受療養。
醫療保險可以報銷一半的費用,但吳花燕必須先支付20000元。
為此,她堅持不懈地向當地填寫申請書、向親朋好友借錢,終于將醫藥費湊齊。
之后,吳花燕醫院、學校兩頭忙,學習時間大把縮短,成績一落千丈,
最終只考上職業學院。
圖 吳花燕的學校
大學:社會溫情
大學聯考成績的不理想,并沒有讓吳花燕氣餒。
于她而言,能夠走出大山、享受學習的機會,本就是一件幸運的事。
更何況她還獲得助學貸款,和學校安排的擦飲水機兼職,
以及每月2400元的助教費用,足以支撐她的生活開銷。
在學校里,她以加倍的努力成功考取資格證書,
贏得老師和同學尊重的目光。
圖 大學的吳花燕
當她因為身高矮小,洗澡打不開水龍頭時,室友都會主動給予幫助;
當她因為澡堂過大、熱氣擴散不慎感冒時,
學校抓緊改造,為她安裝專門的隔間。
生活中點滴的善意,讓吳花燕心中總是暖意十足。
圖 同學合影
想到大山中還有無數的孩子,和自己一樣生活困苦,
甚至因為家庭和教育條件,無法坐在教室里接受學習時。
她毅然決然地放棄有償兼職的機會,
轉而利用自己課余和暑期的時間,去大山里支教。
圖 吳花燕
「一定要好好學習,不要過早的打工,要去更遠的地方,看更美的風景。」
講臺上的吳花燕,有著從未有過的自信;
可每當返校告別時,她都只能看著其他支教老師,
留下精美的禮物,在一旁暗暗自責。
圖 支教
以她的經濟能力實在無法拿出錢,買一些文具送給孩子們;
但心里回饋社會、幫助孩子們走出大山的想法,沒有絲毫減弱。
2019年,吳花燕憑借自己的積極努力,榮獲松桃縣的「春暉使者」稱號;
與此同時,面對即將來臨的畢業,她也早早找到實習公司。
生病:多方援助
眼看著自己的辛勤付出,即將開花結果,
吳花燕的睡眠質量卻越來越差,
多年的腳疾也日漸嚴重,甚至無法下地行走。
一開始,她沒有太過在意,只是默默忍受著一切,
直到疼痛越來越劇烈,被同學送往醫院檢查后,
吳花燕才知道自己患上心源性水腫、腎源性水腫等多種惡疾。
圖 診斷證明
得知自己的3個心臟瓣膜皆存在缺陷,隨時可能危及生命,
并且手術前期的治療費用,至少需要80萬,根本無力支付。
吳花燕蹲在醫院的走廊中,旁若無人地哭泣著。
圖 醫院走廊
她曾計劃大學畢業以后,賺錢報答大伯父一家的養育之恩,
彼時一切變得遙不可及,甚至還會拖累他們。
「對不起伯伯、伯母,我可能不能孝敬你們了。」
圖 生病
電話里,吳花燕不住地道歉,語氣中滿是絕望與遺憾,
大伯一家卻堅定地表示,即便砸鍋賣鐵也不會放棄她。
幾天后,大伯一家火急火燎地趕來醫院。
一見面,大伯母將吳花燕摟在懷里,溫柔地撫摸她的脊背,
「今年家里的稻子長得不錯,快收了,沒事!」
圖 吳花燕和家人
又過去幾天,吳花燕的高中同學,石榮麗也趕來醫院,
「高中常看她饅頭就冷水,沒想到她家里竟然這麼困難。」
心疼的眼淚,從石榮麗的眼里奪眶而出,滴落在醫院的地板上,
想到自己幫不上什麼忙,她的心情也隨之低落到極點。
圖 同學看望
幸運的是,有同學為吳花燕在網上發起籌款,
沒過幾天,竟然成功籌款400多萬。
與此同時,當地有關部門也迅速發起重病救助行動,
將8萬元救助金送至醫院,并表示將持續關注吳花燕的情況。
圖 吳花燕和愛心人士
再一次感受到社會溫情的吳花燕,重拾求生的信心,
然而,多年簡陋的飲食讓她的體重只有43斤,遠遠達不到做心臟瓣膜手術的標準。
而后,她開始有意增加自己的飯量,
希望盡快增重至60斤的標準,早日接受手術。
圖 瘦弱
愛情:照亮黑暗
吳花燕積極接受治療,不僅是回饋社會的溫情,
還因為心中有一份關于愛情的堅守。
高中時代,吳花燕一心學習,
從未注意到教室里,有一雙眼睛默默關注她。
圖 生的希望
直到上大學后,她收到高中一位男同學表白的信件,
才明白高中時,男孩擔心影響她學習,
只能將自己的情愫,暗暗埋在心底深處。
大一暑期,經過男孩熱烈的表白,兩人發展成男女朋友。
300封書信,穿越千山萬水,
傳達著這對異地年輕男女最真摯的情感,擦拭著他們思念的眼淚。
圖 信件
吳花燕曾在日記中寫道:
「我從沒想過高中默默無聞的自己,能夠吸引男友的注意, 他是我黑暗生活里的一道光。」
只是這樣的一道光,隨著一封信的到來,瞬間熄滅了。
「燕子,你生病了我卻不能來看你。一直沒告訴你,我已經絕癥晚期了。」
「這裡不會再下雪了,我再也不能寄雪花給你,對不起我要食言了。」
圖 最后的信
2019年年底,一直隱瞞病情的男友,最終不幸去世。
病床上,吳花燕歪著頭,靜靜看著窗外樹枝上嬉戲的小鳥。
想到信的最后,男友許諾若有來生,要與自己結婚生子、白頭到老,
吳花燕蠟黃的臉上露出點點笑意,眼淚不經意地順著眼角滑落。
圖 哭泣
生命的最后時刻
此外,隨著男友最后一封信的到來,
吳花燕「早老綜合征」的確診結果也倉促而至。
這是一種極為罕見的疾病,會阻礙人的生長發育,大部分患者都活不過20歲。
圖 罕見疾病
對于自己病情的惡化,吳花燕沒有表現得太過悲傷,只是眼睛漸漸暗淡無光。
深知終結的時刻即將到來,她沒有太過畏懼。
她用自己僅存的力量,依靠著枕頭,
寫出許多感謝信,托人轉交那些曾經幫助過她的人。
與此同時,她簽下遺體捐獻書,
希望用自己的微薄力量,助力醫學的發展,
讓其他生命垂危的患者,重拾生的希望。
圖 捐獻書
做完這些,2020年1月13日下午,
吳花燕因為心臟衰竭永遠地閉上眼睛,24歲的生命從她指間滑走。
直到最后她仍是43斤,遠遠沒有達到手術的標準。
圖 稱重
之后,精神已經恢復的吳江龍,按照姐姐的心愿,
將姐姐的遺體捐獻給大學教學實驗中心。
「如果有來生,要做一只鳥,飛越永恒,沒有迷途的苦惱。」
圖 翱翔
命運的天平仿佛給吳花燕的一生,增添太多遺憾和心酸,
卻忘記留給她逆風翻盤的機會。
在她的身上,我聽見生命在呼喊,也看到花瓣在凋落。
人生天地間,若白駒過隙,忽然而已。
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生命、敬畏生命,
將辛勤快樂的種子,灑滿廣袤的生命大地。